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資深工程師 劉德泰

一、緒論
         近來資訊研討會或資訊訓練課程常常出現二個很火的議題,一是平衡計分卡,另一項為商業智慧。什麼是平衡計分卡?什麼是商業智慧?二者之間的關係為何?便是本文將說明的議題。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係由Robert Kaplan及David Norton二位管理大師於1992年所發表的策略管理工具,此工具可以將公司之策略,透過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構面來檢視公司。每一構面皆包括了策略目標、行動計劃及衡量指標等三大部分。所謂「平衡」,是從三個角度來觀察:1.外部及內部間的平衡,外部強調財務構面及顧客構面;而內部則強調內部流程構面及學習與成長構面;2.財務及非財務構面衡量之平衡;3.領先指標及落後指標之平衡等。


         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以資訊分析(Data Warehous)工具,加上資料採礦(Data Mining)技術,將企業營運的各種資料,轉換成有用的分析資訊,在電子化企業(e-Business)的環境中,扮演競爭的利器。其對企業主要的貢獻,可做企業營運分析、決策支援、決策效應推估,也可快速反應企業內的營運關鍵性指標,加強企業決策的速度與品質。


         平衡計分卡模型為公司提供具體策略目標與衡量指標,必須搭配資訊科技的解決方案來達到評量的目的。商業智慧系統所擁有的分析工具與資料採礦技術,便可達成平衡計分卡的自動化。它可以滿足企業不時變動的需求,亦可提供企業平衡計分卡的解決方案。所以採用平衡計分卡的策略架構,結合商業智慧的評量指標,可當成企業經營的一種規範。


二、平衡計分卡之介紹
         平衡計分卡是由Robert Kaplan及David Norton二位管理大師根據個案研究結果,於1992年所發表的策略管理工具,此工具觀念主要以「平衡」為訴求,尋找企業短期與長期目標間、財務與非財務之量度間、落後與領先之衡量指標間、以及企業內部與外部績效構面間之平衡狀態。


         Robert Kaplan及David Norton所提出的平衡計分卡,將績效評量指標分成四個重要構面,依此四項構面分別設計適當的績效評量指標,以提供公司營運所需的資訊,更重要是可以促進企業策略與願景的達成。此四項構面分別為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及學習與成長。企業根據策略目標設定績效衡量指標,因此,績效衡量指標的構面可以當做為策略之分類構面,如圖一所示企業將願景策略轉化績效衡量之架構。

image

1. 顧客構面
         Kaplan與Norton認為在顧客構面中,企業應先找出市場與顧客區隔,將顧客構面的關鍵指標與目標市場及目標顧客結合,幫助企業找出衡量企業顧客構面的行動計劃。


2. 財務構面
         Kaplan與Norton認為企業應針對其所處之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做出不同的財務策略,並決定適合的財務衡量指標。企業之生命週期可分為幾個時期:成長期、成熟期、收割期,無論企業處於何種階段,均應配合收入成長、成本降低、資產利用等三個主題。企業依自身所處之生命週期,分析策略後,據以找出各財務主題適合之績效衡量指標。


3. 內部流程構面
         為滿足股東及顧客的期望,企業必須確認其創造顧客價值的流程,以有限的資源產生有效的運用。內部流程構面建議企業應就完整內部流程價值鏈(包括創新流程、營運流程、服務流程),建立各種衡量指標。


4. 學習與成長構面
         此構面主要目的在使平衡計分卡之前三項構面能順利達成,實現企業長期成長之目標。此構面強調對未來投資的重要性,包括人力、資訊及組織。透過員工能力之增強、資訊系統能力之增強、企業文化與個人目標一致性等三個主要原則,以建構學習與成長構面的績效指標。


三、商業智慧之介紹
         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以資訊分析(Data Warehouse)工具,加上資料採礦(Data Mining)技術,將企業營運的各種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作為企業決策或營運的參考,在電子化企業(e-Business)的環境中,扮演競爭的利器。其對企業主要的貢獻,可做企業營運分析、決策支援、決策效應推估,也可快速反應企業內的營運關鍵性指標,加強企業決策的速度與品質。
商業智慧架構包括下列各項模組:

整合與轉換工具 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 、Loading):將作業性資料、外部資料以及其他資料庫的資料依企業結構作萃取、轉換,並載入商業智慧系統的資料倉儲之資料庫中。

資料倉儲:具備目標性、整合性、時間變動性、不揮發性等四項特質之彙總與細部的資料庫。

資料採礦:藉由統計分析及資料探索的科學技術,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在龐大的資料庫中尋找出有價值的隱藏事件,依資料特性做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知識。

資料超市(Data Mart):從資料倉儲中萃取符合企業單位需求的資料,如會計部門、生產部門等,以支援各部門的決策。

商業智慧應用層:透過決策分析工具得到必要的決策資訊,再應用於企業各個領域上,例如:商品組合、市場行銷與顧客關係分析。

Metadata 管理:在商業智慧系統之整合應用環境範圍內,透過整合性的Metadata 控管機制,目的讓使用者能夠很輕易了解資料如何淬煉、加值成決策資訊的演進過程,並藉由這個機制讓各個子系統配合無誤。

商業智慧系統管理:涵蓋系統安全機制認證、資料轉換與載入管制、備份與恢復、效能管理、容量規劃、日常作業與排程等工作。

四、企業平衡計分卡之設計
        為了明確劃分企業各單位於推行平衡計分卡的職責,企業需要定義平衡計分卡架構與關鍵衡量標準。
        平衡計分卡模型根據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與成長四項構面,發展企業策略,再依此四項構面有系統的訂定企業長短期策略目標、行動計劃與關鍵衡量指標。


        在規劃與設計平衡計分卡時,首先將公司的策略分為長期策略目標及短期策略目標,公司的長期策略目標即為其願景(Vision),而短期策略目標即是所訂定之當年度具體行動計劃策略,而關鍵衡量指標便是長短期策略目標評量的一種標準。


        公司短期策略目標主要是在四個構面上支應長期策略目標的達成,而訂定之當年度各項具體行動計劃,亦依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構面作分類,於詳細描述各項行動計畫後,找出其關鍵衡量指標,並確定指標的目標值以作為控制與績效的依據。


        就公司策略規劃而言,無論是長期或短期,應由總經理召集所有一級主管共同商議而成。公司再依當年度的具體行動計畫交由各單位展開以完成公司的目標。因此,就規劃的過程而言,公司的具體行動計畫必須由上而下;就執行的結果而言,是由下而上達成,公司在四個構面上的短期目標才得以實現。所以各階層關鍵衡量指標的設定是非常重要,它是企業營運過程的一種評量標準。企業從願景到績效衡量的概觀,如圖二所示


圖二、平衡計分卡流程設計

˙image

企業願景:公司長期的策略,此願景是公司欲達成的長期目標。

構面:Kaplan及Norton建議將企業願景,透過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構面,來說明願景內容。

策略目標:企業短期策略目標,是當年度具體行動計劃策略。

行動計劃:企業為達成短期策略目標,所指定的執行步驟。

關鍵衡量指標:說明企業為達到公司願景最重要的成功因子。

績效衡量(商業智慧功能規劃):依據企業策略目標,規劃各構面評量數據,借助商業智慧資訊系統,讓主管可以依照系統作業來行事,是達到公司願景最重要績效衡量因子。

image

        而商業智慧資訊系統是依照各個構面的關鍵衡量指標,擬定資訊系統之分析、統計與預測的商業分析模型。以做為平衡計分表的評量指標。表二說明在顧客構面中,所規劃商業智慧分析模型的部份功能:

依據關鍵衡量指標規劃商業智慧資訊系統功能表

 

image

        本文所敘述的是企業平衡計分卡可以結合商業智慧資訊系統,以資訊化資料作為企業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衡量標準,此資訊系統可以滿足企業不時變動的需求,亦可提供企業平衡計分卡績效衡量之解決方案。


        企業整體規劃平衡計分卡與商業智慧結合方式,主要是從企業願景開始,綜合顧客、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構面,擬定企業平衡計分卡之策略目標、行動計劃、關鍵績效衡量。接著根據關鍵衡量指標規劃商業智慧的資訊系統功能,再依據資訊系統功能設計符合企業需要的邏輯資料模型與實體資料模型,整合之後的資料存入資料倉儲的資料庫,以提供線上分析處理分析及資料挖礦。企業平衡計分卡結合商業智慧架構圖如表三所示

image

六、結語
        平衡計分卡模型為公司提供具體目標與衡量指標,必須搭配資訊科技的解決方案來達到評量的目的。商業智慧系統所擁有的分析工具與資料採礦技術,便可達成平衡計分卡的自動化。它可以滿足企業不時變動的需求,亦可提供企業平衡計分卡的解決方案。所以採用平衡計分卡的策略架構,結合商業智慧的評量指標,可當成企業經營的一種規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挨踢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